雏妓国语在线观看迅雷剧情介绍:
那先比丘接着又告诉弥兰陀王:“没有证果的比丘,可以披穿袈裟,为弟子剃度、传戒、使佛法久住,但是,在家的弟子,即使证得初果也无法具有如此的力量。”因此不要轻视一个犯戒的出家人,他只要发惭愧心,知道忏悔,就能去除前愆;白布上的一点小污秽,可以用水把它洗干净。我们不要因看到白布上的小斑点,就大惊小怪,痛加指责,比起家里所用肮脏不洁的抹布,这小小的污点又算什么?古人说:“君子之过如月蚀,人人皆知。”就因为白布很洁白,稍有不净,人人见之。比起脏得找不到一点点洁净的抹布,是更有机会还给它本来清净的面目的。
印光大师自称为“常惭愧僧”,我们应该常常发惭愧心,想到佛法没有兴隆,众生没有得度,更须勤奋不懈;想到事业未成,德业未净,我们的心越谦虚,头垂得越低,我们的人格就越崇高。身为佛教徒如果不发惭愧心,佛教怎么有办法普及呢?因为惭愧心是救国、救民、救佛教的原动力。
(四)因果的道德生活
佛教是讲求因果报应的宗教。因果,最简单的了解,就是种什么因,就会收成什么果,也就是俗语常说的: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”因果在时间上有三世因果,在日常生活中、经济、身体、信仰等等,也各有他们的因果律存在。譬如肚子饿,吃了饭就解了饥。吃饭是因,肚子饱就是果。又如一个人勤勉不懈地工作,因此赚了很多钱。努力工作是因,赚钱就是果。胡适之先生有一句话说:“要怎么收获,先要怎么栽。”因果观并不是宿命论。宿命论认为一切的得失成败,冥冥中由命运之神掌握,努力是没有用的。而因果的观念是,所有的果报,不管善恶,都是你自己造作出来的,幸福、悲惨的选择,主权不在神而是在自己,一切的结果,是自己行为决定的。